纸质合同签章过程中,因主体身份难识别,印章、签名易伪造等因素,不可避免会出现代签、冒签的情形。
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判决书显示:
原告陈先生向被告某水务有限公司追讨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21日劳务费32900元,但被告某水务有限公司却称2019年8月之后,原告陈先生未向其提供劳务,属于工程承包合同关系,同时向法院提交了载明落款日期为2019年7月30日的《工程承包合同》,落款处有甲方某水务有限公司的印章,乙方陈先生的签名。
原告陈先生对此坚称其与被告从未签订过该合同,合同中的签名也并非他本人书写。陈先生为此申请了鉴定,经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,鉴定意见为,合同中的陈先生署名字迹与陈先生样本字迹不是同一人书写。
被告某水务有限公司对鉴定意见有异议,要求重新申请鉴定,经云南警官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二次鉴定,鉴定意见同样是合同中陈先生的签名不是陈先生所写。
最终,在多方取证后,法院判决被告某水务有限公司与原告陈先生劳务合同关系事实成立,需向其支付拖欠的劳务费用。
代签、冒签的隐患大,不仅容易让当事人卷入莫须有的合同纠纷,而且一旦证据不足,还不得不承担合同中的法律责任。事实上,这是纸质合同签章一直以来的弊端,无论是规范化用章管理,签名谨慎,还是通过第三方鉴定,都不能有效的规避冒签、代签风险。
有效的解决办法,还得是电子签章。
在签约猫电子合同签约平台签署的合同,平台会通过主体认证,核验各方签署主体身份的真实性,并对接国家权威CA认证机构发放数字证书,使其身份具备唯一性,可追溯,不可抵赖。在合同签章过程,平台通过意愿认证,再次确保签署主体身份及意愿真实。多重保障下,有效规避了冒签、代签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