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电子合同的风险有哪些?小心被坑(二)(支付宝电子合同有法律效力吗)
虽然法律规定了电子合同的效力,但在实践中,如何以合理的流程和技术手段促进合同效力的“实现”,避免签约过程的不规范导致电子合同效力被质疑或者不被司法、仲裁机构认可,则是企业需要审慎对待的。
点击阅读:
一签通:「一签通」用电子合同的风险有哪些?小心被坑(一)0 赞同 · 0 评论文章
风险二:否认签署内容
① 以内容被篡改为由抵赖签约内容。
② 以格式条款为由否认合同内容。对于业务量大、类型相同的交易,企业通常会适用格式合同。客户容易以合同为格式合同为由,否认合同约定的内容,拒绝履行。
管控建议
1.多措并举完善证据链
① 借助第三方平台存证出证。最新版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》明确规定,除有相反证据,电子数据由记录和保存电子数据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确认的,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真实性。针对“真实身份、真实意愿、签名未改、原文未改”电子合同的完整证据链,以一签通为例,电子数据出证报告采用电子签名技术的电子数据验证流程,可出具原文验证报告、数字证书认证报告、意愿认证报告、行为审计认证报告等,实践中也已为法院所采纳。

② 实际履行印证。在相关诉讼中,被告容易抗辩的主要是电子签名以及合同约定内容,而对于实际履行的事实则难以否认。因此,应尽可能保留充分的间接证据,以便达到多个证据相互印证、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效果,比如往来协商记录、转账记录、出库单、交货快递单等。
2.格式条款规范指引
① 强化提示。根据《合同法》规定,对于格式条款,条款提供一方有义务履行相关的加强责任,对于电子合同同样适用。在涉及到限制己方义务、增加对方责任、限制对方权利的条款时,推荐用黑体等方式提示出来,甚至可以考虑弹框等,来确定让当事人能够了解这些重要条款。

② 增加二次确认环节。在《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》国标中已经要求电子合同要进行二次确认。对电子合同的二次确认的这一过程(后台数据信息的记录),可以有效证明并确保最终形成的合同文本为合同各方的合意。
未完待续,关注获取更多资讯,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签名领域的任何问题,欢迎交流。